
掃一掃加入微信交流群
與考生自由互動、并且能直接與專業老師進行交流、解答。
關注公眾號
服務時間08:00-24:00免費課程/題庫
微信掃一掃
5月10日下午,由全國40余家重點新聞網站及山東本地主流媒體組成的“2018全國網絡媒體山東高校采風團”走進青島理工大學,了解該校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所做出的探索和實踐,解碼該校在融入助推新舊動能轉換中所承載的“理工擔當”。
圖為青島理工大學校長譚秀森致辭。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華錫 攝
對接“十強產業” 推進科技協同創新
據青島理工大學校長譚秀森介紹,在服務山東的進程中,青島理工大學積極搭建對接地方經濟發展的各種平臺,如成立聯合實驗室,共建研究中心、技術轉移中心等。在此基礎上,在如何搭建平臺實現企業與高校院所、科技與產業、科技與金融的高度融合方面進行了積極而富有成效的探索。
在科研與社會服務工作中,學校堅持推進科技協同創新,選準“十強產業”發展的關鍵問題,以“領軍人才+學科團隊”的模式在現代海洋、高端裝備、新型智慧城市等學科方向構建科研團隊,開展跨學科協同創新研究,集中攻關。
今年,青島理工大學專門成立合作發展處和成果轉化辦公室,積極與行業龍頭企業、地方骨干企業建立更緊密、更持久、更長效的合作關系;合作發展處和成果轉化辦公室聚集學校多學科領域的專家,為企業發展提供診斷、咨詢、規劃、技術開發和人才培訓等服務,以助推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、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為發展科學技術的戰略基點。
圍繞新舊動能轉換中的新一代信息技術、高端裝備、新能源新材料、智慧海洋、醫養健康、綠色化工、現代高效農業、文化創意、精品旅游、現代金融“十強產業”,青島理工大學開展深入研究,為新舊動能轉換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。
近年來,青島理工大學充分發揮特色學科和人才資源優勢,在海洋環境混凝土和防腐材料、水污染控制與廢水資源化、大型鋼結構建筑及抗震、大型地下工程與災害防治、冶金節能減碳生產技術及裝備、城市公共安全、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、熱泵技術等研究領域均已形成自己的特色和優勢。學校7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,一批攻關研究成果在國產C919大飛機、高鐵列車、青島膠州灣跨海大橋、海底隧道、地鐵等重大工程項目建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。
圖為媒體見面會。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華錫 攝
堅持“人才強校” 提高人才培養質量
據校長譚秀森介紹,青島理工大學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作為發展的生命線,始終堅持教學中心地位,主動適應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、“十強產業”發展對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需求,以山東省重點專業群建設為先行,以能力和素質培養為重點,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,強化實踐教學環節,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堅實保障。
據介紹,十三五”以來,青島理工大學先后出臺了系列人才政策,新增國家“千人計劃”青年人才3人、國家“萬人計劃”教學名師1人、“香江學者計劃”2人、泰山學者特聘專家5人,“山東省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”1個。
為解決學生工程素質不高、個性化培養難以實現的問題,青島理工大學積極開展實踐教學模式,把創新船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。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將實驗、實習及實訓工程實踐,延伸到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,形成大實踐教學模式,近兩年獲批國家創新訓練計劃40項,取得了實用新型發明專利19項。建筑與城鄉規劃學院致力于構建“導師組”下的開放多元教學模式,通過賽練結合、國際化合作培養等,近年來在高水平的國際競賽中獲獎38項。藝術與設計學院依托全國“四校四導師”研究課題,構建“1+N”實驗教學模式,指導學生先后獲“中國環藝學年獎”銅獎以及全國青年創新設計華鼎獎等一系列優異的實踐教學成果。
歷經十余年探索,青島理工大學逐步形成了“一軸雙驅”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“一體兩翼”創業實踐孵化模式,先后榮獲全國“首批50所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”、科技部“眾創空間”、教育部“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改革示范高校”和“全國大學生創業示范園”。
譚秀森表示,下一步,學校將積極對接“十強產業”需求,每年將引進、培育10名以上具有國家、省和青島市人才稱號的高層次人才,引進、培育3-5個省部級教學科研團隊,到2020年,國家、省、市高層次人才數量實現翻番,達到60人左右。
圖為記者在學校采訪。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華錫 攝
結合“新工科”建設 不斷優化專業結構
人才培養質量是高校發展的生命線。面對國家“一帶一路”“中國制造2025”“互聯網+”、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等重大發展戰略,青島理工大學結合“新工科”建設,不斷優化專業結構。
在省教育廳公布的高水平應用型立項建設專業(群)名單中,近兩年青島理工大學有3個專業(群)獲批立項為重點專業(群),分別為機械與現代制造專業群、建筑能源與環保安全專業群和建筑與環境設計專業群;3個專業(群)獲批立項為自籌經費專業(群),分別為通信工程專業群、工程管理專業群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群。
2017年,青島理工大學成功獲批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專業,土地資源管理成功置換為房地產開發與管理專業,交通運輸專業新增加軌道交通方向,新增校企合作共建通信工程專業(移動互聯)。
在《青島理工大學助推全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行動方案》中,學校將通過學科學位點動態調整、開展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申報工作、加強一流學科建設、實施“優勢學科+”戰略、加快一流本科專業建設、主動對接“十強產業”、提升專業服務“十強產業”水平等方式,全面提升學校發展質量和社會服務水平。
譚秀森表示,到2020年,青島理工大學力爭土木工程、給排水科學與工程、建筑學、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、建筑環境與設備工程5個專業進入國內前10%。新增或重組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、機器人工程、智能科學與技術、智能建造等5個左右新興交叉專業(方向);主動對接“十強產業”,打造5-10個專業群;提升專業服務“十強產業”水平,優化升級25-30個傳統專業。
成人高考院校專業指導專屬提升方案
未經授權不得轉載,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。
轉載請注明:文章轉載自 其它本文關鍵詞:
青島成考網申明:
(一)由于各方面情況的調整與變化本網提供的考試信息僅供參考,敬請以教育考試院及院校官方公布的正式信息為準。
(二)本網注明信息來源為其他媒體的稿件均為轉載體,免費轉載出于非商業性學習目的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。如有內容與版權問題等請與本站聯系。聯系方式:郵件429504262@qq.com